6.5制定进度计划
进度网络分析:
1.对汇聚店进行分析,评估是否需要与进度储备
2.关键路径法
3.资源优化技术
4.建模技术
关键路径发(cpm)
1.不考虑资源约束,估算项目最短可能工期;
2.正推法和倒推法
3.关键路径发可以计算出项目进度网络图中所有活动的最早开始/结束日期和最晚开始/结束日期。从而判断各个活动以及所在路劲的进度灵活度
总浮动为0的为关键路径
总浮动时间=最晚开始-最早开始
总浮动时间为负数,标识当前计划不可行,需要调整
自由浮动时间=本活动的总浮动时间-后续活动的
资源优化:资源平衡和资源平滑
数据分析:假设情景分析(what-if)、模拟(蒙特卡洛分析)
提前量和滞后量
进度压缩:快速跟进、赶工
时间表:甘特图(project软件)、里程碑图、网络图(x-mind、visor)、时标逻辑图
项目日历
6.4估算活动持续时间(资源估算)
1. 最熟具体活动人来估算
2.渐进明细,准确性和质量会越来越高
3.先估工作量,资源与匹配
4.学生综合征、帕金森定律
估算扑克:基于Delphi估算原理,可以快速估算出需要的数字
类比估算: 对比以前类似的项目
参数估算:创建模型、参数量化、模式成熟、适用规模
三点估算:最可能时间、最乐观时间、最悲观时间
pert:(to乐观+tm可能*4+tp悲观)/6
β分布:三点曲线分布
三点分布:三角分布(to+tm+tp)/3
标准差(sigma)=(tp-to)/6
自下而上估算:
工作包-活动-步骤,从最小开始估
备选方案分析:
应急储备:自己团队
管理储备:未知风险(领导层)
敏捷管理方式:
1.products owner(po) 产品负责人 BA
2.scrum master 敏捷教练 PM
3.team 团队
会议:
1.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 PB梳理会
2.sprint planing 迭代计划会
3.daily scrum meeting 每日站立会
4.sprint review 迭代陪审会
5.sprint retrospecttive 迭代回顾会议
活动是工作包的下一层级
第六章:项目进度管理
可视化管理 重点
项目知识管理 属于新加
裁剪 属于新加
项目集和项目组合稍微了解
项目周期需要重点
10个知识领域
5.6控制范围
发现范围的偏差(客户主动请求的变更、纠错的变更、已经发生的变更)都要通过“整体变更控制”过程统一处理
过程:
1.输入:
2.工具与技术:偏差分析、趋势分析
3.输出
5.5确认范围
关键词:客户验收(过程中的交付成果都要来验收),客户验收之前内部先进行质检(质量控制),亦可同步操作
过程:
1.输入:核实可交付成果(合格)
2.工具与技术:检查
3.输出: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变更请求
5.4创建wbs(工作分解结果)
把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易于管理的组件(树形图),wbs是对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创建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范围的层级分解。
wbs最底成的元素称为工作报包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项目文件、事业环境y因素;
工具与技术:专家判断、分解
输出:范围基准、项目文件更新
分解步骤:
1.识别和分析可交付的成果以及相关工作;
2.确定wbs的结果和编排方法;
3.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4.为wbs组成部分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
5.合适可交付成果分解的成都是否恰当。(责任人、时间、成本、80h/40h/8h)
外包出去的工作也需要分解,纳入到项目wbs,签署合同时,卖方需制定相应的wbs
控制账户:每个控制账户中包含若干个工作包,但每个工作包只能对应一个控制账户
规划宝:是一种低于控制账户而高于工作包的分解结构组件
5.3定义范围:是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做什么:
1.选需求:从需求文件中选取最总的项目需求,然后制定项目及其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详细描述
2.细化:根据章程中定义的主要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来编制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3.调整:分析现有风险、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完整性,并作必要的增补货更新
输入:
工具:专家判断,数据分析(备选方案分析)制定决策时要文件、穷尽所有的选择并征得一致的同意,实施决策时要果断、坚决和迅速,决策(多标准决策分析),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引导技术),产品分析(产品分解PBS,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价值分析,价值工程)
输出: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文件更新
项目范围说明书:产品范围描述、验收标准、可交付成果、项目除外责任(不包括在项目内)、项目制约因素(对项目执行有影响的限制性因素)、项目假设条件(未经验证即施威正确和真实的因素);
5.2收集需求
需求:根据特定协议或其他强制性规范,产品、服务或成果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能力;已量化且书面记录的需要和期望
关键:应该足够详细地探明、分析和记录这些需求,将其包含子在范围基准中,并在项目执行开始后对其进行测量。
WBS:工作分解结构
输入:详细去看
工具:重点
输出: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
5.1规范范围管理
需求管理计划:基于特定的协议或其他强制性规范(干系人、相关方的需求)
1.项目生命周期
2.需求收集
3.需求评估
4.需求管理
5.需求跟进和检查
范围管理计划:
输入:项目章程、项目管理计划、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
输出: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
5.1范围管理
产品范围:某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
项目范围:为交付具有规定特性与功能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必须完成工作。项目范围有时也包括产品范围
目的:确保——all and only、不镀金
发展趋势和新兴实践:BA(业务分析师) SA(技术架构师)
适应型/敏捷型生命周期:N次迭代、每次迭代都创建WBS、使用未完项清单、每次迭代完成验收
4.7结束项目或阶段
1.确保达到完工或者退出标准所必须的活动;
2.为关闭合同所必须开展的活动;
3.为总结经验教训所必须做的事情;
4.为移交产品做必须做的事情
5.收集各种改进建议,移交相关部门
5.调查和测量相关方满意度
输入:项目章程、项目管理计划、项目文件、验收的可交付成果、商业文件(商业论证、效益管理计划)、协议、采购文档、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
输出:项目文件更新(经验教训的等级册),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移交,最终报告
项目组合管理的7大过程
4.6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1.时间的维度(横向)进行审查变更请求、批复变更、沟通变更处理结果;
2.纵向:全局整合的角度考察变更,降低变更对项目目标和计划的负面影响;
3.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责任人
项目经理承担最终责任
变更提出人:任何与项目相关的人
变更审批的人:项目经理、项目发起人、ccb(变更控制委员会)、客户
1.相关方主动提出的变更:修改(增、删、改)
2.纠偏提出的更变
变更日志/变更流程:如图
4.5监控项目管理:跟踪、审查和报告整个项目的进展,以实现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绩效目标给的过程;
监督:收集、测量和分析
控制:识别偏差,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货重新规划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以及相关文件、外包协议
工具与技术:
输出:工作绩效报告(以制定决策、采取行动或引起关注:燃尽图)、变更请求
管理项目知识:利用旧知识、创建新知识
显现知识:容易步骤化;
隐性知识:随机应变;
输入
工具与技术
输出
执行过程组
1.指导与项目管理工作
落实已经得到批准的变更;
目的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
项目经理、PMT(项目管理团队);
计划内、计划外
交付成果
工作绩效数据
2.过程图
输入:计划、项目文件、批准的变更请求、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专家判断、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会议
输出:可交付成果、绩效数据、问题日志、变更请求、项目管理计划更新、组织过程资产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