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进度
采用敏捷方法控制进度
趋势
挣得进度
旧
SV=EV-PV= 挣值-工作量
新
SV(进度偏差)= ES(预估时间)-AT(实际时间)
SPI=ES(预估时间)/AT(实际时间)
工时预测 = 原工时/SPI
控制进度
采用敏捷方法控制进度
趋势
挣得进度
旧
SV=EV-PV= 挣值-工作量
新
SV(进度偏差)= ES(预估时间)-AT(实际时间)
SPI=ES(预估时间)/AT(实际时间)
工时预测 = 原工时/SPI
项目管理软件
甘特图(横道图)1917年 亨利。甘特
展示和报告 项目进度
里程碑图 (时间断的情况下)
(完工日期,实际完成日期)
时标逻辑图
项目日历
独特性
有交付物
临时性(团队)
规划范围管理
需求管理计划和范围管理计划
输入:
1、项目章程
2、项目管理计划
3、事业环境因素
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专家判断
2、数据分析
3、会议
输出:
1、范围管理计划
2、需求管理计划
项目范围管理
范围:产品范围、项目范围
产品是指结果
项目是指过程计划
项目范围的完成情况根据项目管理计划来衡量的
产品范围的完成情况根据产品需求来衡量的
范围管理的目的
确保——all and only
只做为了完成项目所需的全部工作,不做与项目没关系的工作,不主动多做
多做的风险:多做出现的弊端情况和客户的期望值增大
范围蔓延
未经控制的产品或项目范围的扩大被称为范围蔓延
和镀金的区别是镀金是主动的,范围蔓延是被动的
PM项目经理
BA业务流程师
SA技术架构师
QA质量管理师
PA文件管理
需求的重要性
项目型组织中的OBS
level1:PM、BA、SA、QA、PA
敏捷型项目越来越多
因为需求变化多
敏捷型要多次迭代
每次都要定义范围和范围基准,敏捷多次迭代多次定义,每一小段其实就是传统模式的
结束项目或阶段
收尾所需的必要活动
1、确保达到完工或退出标准所必须的活动
2、为关闭合同所必须开展的活动
3、为总结经验教训所必须做的事情
4、为移交产品做必须做的事情
5、收集各种改进建议(包括对组织政策和过程的改进),并送交相关部门
6、调查和测量相关方满意度
如果项目在完工前就提前终止,结束项目或阶段过程还需要制定程序,来调查和记录提前终止的原因。
输入:
1、项目章程
2、项目管理计划
3、项目文件
4、验收的可交付成果
5、商业文件
6、协议
7、采购文档
8、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专家判断
2、数据分析
3、会议
输出:
1、项目文件更新
2、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一脚
3、最终报告
4、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审查变更请求、批复变更、沟通变更处理结果
从全局整合的角度考察变更,降低变更对项目目标和计划的负面影响
本过程需要再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责任人
项目经理对整个变更控制过程承担最终责任
变更提出人:任何与项目有关的人
变更审批的人:项目经理、项目发起人、ccb、客户
ccb(变更控制委员会)是一个正式组成的团体
负责审查、评价、批准、推迟或否决项目变更,以及记录和传达变更处理决定。
应该明确规则ccb的校色和职责,并经相关方一致同意后。
变更分类
根据提出:相关方主动提出的变更、为了纠偏提出的变更
根据影响:影响到项目基准、影响到受控工件(文件、代码、实物)
基准项:在基准确定之前,变更无需正式受控于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一旦确定了项目基准,就必须通过本过程来处理变更请求。
受控项:项目的配置管理计划规定哪些项目工件受控于配置控制程序。对配置要素的任何变更都应该都提出变更请求,并经过正式控制。
如果变更影响到项目基准,则需要ccb、发起人或客户的批准。
变更控制流程
1、变更提出
2、影响评估
3、变更批准
4、文档更新
流程步骤
1、任何项目相关人都可以提出书面的变更请求
2、项目经理向变更提出人询问变更细节、变更原因、受影响区域
3、项目经理在相关人员协助调查和分析变更影响
4、ccb会议进一步评估变更理由、细节、影响,从而做出拒绝\接受的结论(根据不同项目有时项目发起人或项目经理担任ccb的)
5、记录决策及理由并沟通
最后更新《变更日志》
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
2、项目文件
3、工作绩效报告
4、变更请求
5、事业环境因素
6、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专家判断
2、变更控制工具
3、数据分析
4、决策
5、会议
输出:
1、批准的变更请求
2、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3、项目文件更新
组织过程资产(项目流程、步骤、相关经验、资料等)
PMO项目管理部门收集资料
5大 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
10大知识领域:
49个过程
项目经理可以接受项目中的一些风险:预
监控项目工作
目的是管理绩效,跟踪、审查和报告整体项目
监督和控制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项目文件、工作绩效信息、协议、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专家判断、数据分析、决策、会议
输出:工作绩效报告、变更请求、项目管理计划更新、项目文件
数据分析:挣值分析kpi、偏差分析、趋势分析、根本原因分析、备选方案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工作绩效报告:以制定决策、采取行动或引起关注,提高沟通效率;以图表的表达更好
管理项目知识
利用旧知识、创建新知识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容易记录、编辑,如用文字、图片或数字,可以步骤化
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体,难以表达,如经验和洞察,比如见客户交流随机应变
项目管理致力于把隐性知识显性化
项目开始、过程、结束都要有项目知识管理
营造团队信任氛围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项目文件、可交付成果、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专家判断、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
输出:经验教训登记册、项目管理计划更新、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执行过程对与客户来说是白盒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
对项目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按照计划中的工作执行
落实已经得到批准的变更
目的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
项目经理、PMT
计划内、计划外
交付成果
工作绩效数据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项目文件、批准的变更请求、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专家判断、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会议
输出:可交付成果、工作绩效数据、问题日志、变更请求、项目管理计划更新、项目文件更新、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可交付成果:分部分项验收,执行成果到内部质量验收到客户验收再签字,每部都要验,到最后集成大项目让客户领导验收
工作绩效数据:工作绩效数据到分析完了就是工作绩效信息,根据领导要求形成绩效报告
问题日志:要让客户和领导知道,抛出问题还要有计划措施
变更请求:纠正措施、缺陷补救、预防措施、更新,被动和主动都要走;客户提的和自己想做的都要走。
1、事业环境因素:
1.1、组织内部的环境因素:
组织文化、结构和治理。设施和资源的地理分布。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软件。资源可用性。员工能力。
1.2、组织外部的事业环境因素:
市场条件。社会和文化影响与问题。法律限制。商业数据库。学术研究。政府或行业标准。财务考虑因素。物理环境要素。
2、组织过程资产
所有与过程相关的资产;来自参与项目的所有组织;对项目成功有帮助。
包括:工作流程、步骤等;各种知识库。
3、项目治理
监管层监管整个生命周期;项目治理框架;由项目组合、项目集、或发起组织来定义,并要与之相适应。
4、组织结构--------------重要
4.1、职能型组织:
一种层级结构;每名雇员都有一位明确的上级;人员按专业分组。
4.2、项目型组织:
团队成员通常集中办公;组织的大部分资源都用于项目工作;项目经理拥有很大的自主性和职权。
4.3、矩阵型组织:
(弱矩阵型组织,平衡矩阵型组织,强矩阵型组织,混合型组织)
5、PMO:项目管理办公室--------------重要
PMO在项目组,项目集,项目与公司考评体系之间建立联系。
(1)项目治理标准化。
(2)资源,方法论,工具和技术共享。
5.1、支持型PMO:其实就是一个项目资源库,对项目的控制程度很低。
5.2、控制型PMO:对项目的控制程度中等。
5.3、指令型PMO:直接管理和控制项目。对项目的的控制程度很高。
过程2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输入
1、项目章程
2、其他过程的输出
3、事业环境因素
4、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专家判断
2、数据收集
3、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
4、会议
输出
1、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的结构
3个绩效基准:范围基准、进度基准、成本基准
10个子管理计划:范围、需求、进度、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采购、相关方
产生的组件:全局管理、管理计划
全局管理:项目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绩效测量基准、管理审查
管理计划:变更管理计划、配置管理计划
变更管理计划的内容:变更管理的职责、ccb的组成和职责、(人员、工期、交付成果)
配置管理计划:哪些工作成功纳入配置管理、如何管理基准、如何管理修改、如何报告配置项状态(交付成果)
可预测的,预测性的生命周期
动态的:
适应性生命周期
增量型生命型周期
迭代型生命周期
敏捷性生命周期
控制采购:
合同管理活动包括:
1.收集数据 建立可测量的采购绩效指标
2.定期报告
3.监督采购环境
4.向卖方付款
工具和技术:
a.专家判断 b.索赔 3.数据分析 4.检查 5.审计
实施采购:
工具:
a. 专家判断
b.广告
c.投标人会议
d. 建议书评估
d. 谈判
ADR:纠纷解决程序
采购管理的三个过程:
a.规划采购管理
包括采购决策、采购方法和潜在的卖方
采购工作说明书--制定预算---发布
工具:1..专家判断 2.市场调研 3.自制/外购分析
4.供方选择分析 5.会议(合作的氛围)
输出:1.采购管理计划/2.采购策略/3.招标文件/4.采购工作说明书(PSOW)/5.
b.实施采购
c.控制采购(含关闭采购)
12. 项目采购管理
合同类型:
a.总价合同:
1.固定总价FFP 买方最喜欢
2.总价加激励费用合同FPIF 有价格上限
3.总价加经济价格调整合同FP-EPA 工期长、货币方式多样
b.成本补偿合同:合法成本+利润
1.成本+固定费用(利润) CPFF 初期估算成本的百分比
2.成本加激励费用合同CPIF 实际成本和初期成本差异
3.成本加奖励费用合同CPAF 主观绩效标准
c.工料合同 时间要求紧,扩充人员、聘请专家或寻求外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