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
公司内部所有项目的管理平台,整合各个项目团队的项目数量/进度情况/人员使用(需求)情况/预算健康情况
商业需求:项目经理从组织层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相关方需求/用户需求:解决方案的用户有哪些详细需求,要有助于商业需求
选择“好”的项目来做的能力,与PMP®项目管理能力互补。解决企业问题,扩展商业机会,各行各业可通用。
例子:
公司内部所有项目的管理平台,整合各个项目团队的项目数量/进度情况/人员使用(需求)情况/预算健康情况
商业需求:项目经理从组织层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相关方需求/用户需求:解决方案的用户有哪些详细需求,要有助于商业需求
1、常用词汇
产品(可以是有形或无形):一种组织架构、一个过程、一项服务;
解决方案(创建或修改)要能够提供商业价值;
项目经理关注项目,BA关注产品;
产品需求product requirements 通过解决方案来满足;
用户故事?
用户故事(user story)是从用户的角度来描述用户渴望得到的功能。一个好的用户故事包括三个要素:
1. 角色:谁要使用这个功能。
2. 活动: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功能或目标。
3. 商业价值: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用户故事通常按照如下的格式来表达:
英文:
As a <Role>, I want to <Activity>, so that <Business Value>.
中文:
作为一个<角色>, 我想要<活动>, 以便于<商业价值>
举例:
作为一个“网站管理员”,我想要“统计每天有多少人访问了我的网站”,以便于“我的赞助商了解我的网站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故事不能够使用技术语言来描述,要使用用户可以理解的业务语言来描述。
Ron Jeffries的3个C
关于用户故事,Ron Jeffries用3个C来描述它:
卡片(Card) - 用户故事一般写在小的记事卡片上。卡片上可能会写上故事的简短描述,工作量估算等。
交谈(Conversation)- 用户故事背后的细节来源于和客户或者产品负责人的交流沟通。
确认(Confirmation)- 通过验收测试确认用户故事被正确完成。
瀑布型开发模式
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产品。
敏捷型开发模式
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也更注重做为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
定义:1、可计量的工作成果,可以是最终产物或组成部分;2、可以有形或无形,包括组织、过程、服务;3、产品提供商业价值,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定义:1、产品、服务或成果中满足商业需要的条件和能力;2、解决方案能满足的东西,但产品需要和解决方案设计是不同的;3、需求的表现形式包括需求说明书、用例、用户估算、视觉模型、未完成条目等
需求与需要的区别:需要是未被启发、明确的需求
需求的作用:流程图,启发、分析、确认需求、沟通需求、(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解决方案测试)、(验收)解决方案评价
需求的类型:商业需求、相关方需求、解决方案需求、过渡需求